
特朗普亲手点燃的贸易大火,一个没留神,火苗就窜到了自家后院。
他本指望南美能递来一桶救命水,哪知道阿根廷不仅没给水,反而浇上了一桶油。
眼看给豆农们画的大饼就要糊了,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则消息,让他整个棋盘都乱了套。
这颗他眼中的关键棋子,用行动告诉他谁才是真朋友。特朗普的算盘,从根上就打歪了。
四处碰壁的“救火队长”
一切的麻烦,都源于那堆积如山的美国大豆。
曾几何时,中国是美国农民最大的金主爸爸。一船船的大豆横跨太平洋,养活着美国中部的农业带。
可关税大棒一挥,这条黄金航线算是废了。
中国订单没了,美国豆农们只能干瞪眼,看着仓库里的豆子越堆越高。
另一边,巴西和阿根廷的同行们都笑开了花,中国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了过去。
国内豆农的怨气越来越大,特朗普坐不住了,紧急开出了几副药方。
可这药方,怎么看都像是头疼医脚。
农业补贴听着挺美,可钱从哪来?还不是从加征的关税里出。
说白了,就是把从美国老百姓口袋里多收的钱,转手塞给农民。
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法子,顶多算个安慰剂,根本填不上失去中国市场的巨大窟窿。
要知道,就算把墨西哥和欧盟全绑一块儿,也吃不下这么多的美国大豆。
于是,特朗普打出第二张牌:满世界找新买家。
他的团队盯上了印度,一个以前几乎不买美国大豆的国家。
这简直就是一厢情愿。印度自己就有海量的豆农,莫迪政府压力山大。
开放美国大豆进口?那不等于引狼入室,砸自己人的饭碗吗?
结果不出所料,莫迪想都没想就拒了。
这场全球“扫街”式的推销,更像是一场安抚国内情绪的政治秀。
可特朗普那句“月底会和中方谈大豆”,不小心就把底裤给露了。
兜兜转转,他心里最惦记的买家,还是中国。
南美的这桶油
就在特朗普自救计划到处卡壳的时候,阿根廷送来的“大礼”,更是雪上加霜。
阿根廷最近宣布,要大幅提高高粱的出口标准。
不仅分了三个等级,还对杂质含量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。
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这套新标准,简直就是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。
这背后,是美国一次精心策划的“挖墙脚”行动,彻底宣告破产。
就在上个月,阿根廷因为选举闹出了金融风波,经济眼看就要崩。
特朗普团队觉得机会来了,立马抛出一个200亿美元的援助方案。
但这钱可不是白拿的,条件非常辣手:
阿根廷必须减少和中国的金融合作,特别是要停掉一项18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。
特朗普大概以为,钱能砸晕一切。
但他小看了阿根廷人的智慧。人家玩了一手漂亮的“阳奉阴违”。
嘴上对美国的援助含糊答应着,扭头就和中国把货币互换给续上了。
紧接着,更是取消了谷物出口税,方便把粮食卖给中国。
这次提高高粱标准,更是公开表明了态度。
数据不会说谎。今年前八个月,阿根廷出口了123万吨高粱,你猜多少去了中国?
中国市场几乎包圆了阿根廷的高粱生意。他们之前就因为质量问题被中方退过货,太清楚保住这个大客户有多重要了。
画大饼还是吃现饭
这一巴掌,扇得特朗普脸上火辣辣的。
想当年,美国高粱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高达九成,如今这块肥肉,全被南美兄弟们分了。
特朗普本想用200亿美元撬动阿根廷,在中国后院撕开个口子。
结果呢?被人家反手将了一军。
一个是画着大饼、还想当爹的“援助者”,一个是能立刻给钱给订单的生意伙伴。
特朗普的200亿,听着吓人,但猴年马月能到账?还捆绑着一堆干涉内政的条件。
对急需现金流的阿根廷来说,这就是一张漂亮的空头支票。
再看中国,给的是实打实的订单,是真金白银。
这才是阿根廷经济眼下最需要的救命活水。
一个是虚无缥缈的政治许诺,一个是触手可及的经济利益。阿根廷做出了最实在的选择。
结语
这场围绕农产品的博弈,把一个道理讲得明明白白:
全球化的牌桌上,玩的是互利共赢,不是政治施压。
特朗普总想用冷战那套“拉帮结派”的思维来对抗市场规律,最终只会被规律本身无情地抛弃。
阿根廷的选择,不过是这个时代里,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缩影。
如今的特朗普,发现自己走进了死胡同:想等的订单不来,想开的市场不开,想拉的盟友也倒戈了。
这或许是他挥舞贸易大棒以来,正在收到的一份最深刻、也最惨痛的教训。
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,配资排排网,配资平台哪家正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